中國商報(記者 王彤旭)漫步在村中小徑,遙看村前碧塘水清如空,與周邊農房的風貌墻繪共同連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微風掠過古建筑群,村史文化展覽館默默訴說著鄉村文化的“前世今生”;出門見綠,推窗見景,口袋公園小而美,黃發垂髫盡情享受著家門口的“微幸福”……
這是廣東東莞市“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的美麗風貌。從“城中村”到“城中景”的華麗轉身,“百千萬工程”建設切實增強了當地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百千萬工程”成效初顯
何謂“百千萬工程”?
百千萬工程,即“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縮寫,旨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為牽引,以城鄉融合發展為主要途徑,以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為目標,壯大縣域綜合實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2年12月8日,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廣東省委關于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決定》,全面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2023年,是廣東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廣東各地以頭號工程的力度統籌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著力培育縣域優勢產業,大力提升城鎮建設能級,探索農村新型集體經濟,激發鄉村振興原動力,一幅高質量發展美麗實景圖在南粵大地徐徐展開。
圩鎮是連接城市和鄉村的紐帶,是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節點。一年來,東莞市將美麗圩鎮建設作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結合典型鎮培育工作要求,以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風貌提升、綠化景觀提升和道路提檔升級等方面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美麗圩鎮建設。其成績有目共睹,東莞市美麗圩鎮建設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評價驗收中排名全省第一。
此外,近日公布的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顯示,共有22個縣(市、區)、110個鎮、1062個村(社區)入選。其中,東莞市共有15個村(社區)入選典型村。
“圍繞‘百千萬工程’,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以下簡稱東莞市城管局)扎實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完成美麗圩鎮人居環境品質項目392個。實現‘一社區一公園’全覆蓋。累計建成口袋公園455個,選取39處公園綠地試點開放共享并建立標識系統,共享面積230.56公頃,對全市1266處公園綠地實行‘一園一檔’管理,‘推窗見綠、出門賞景’的‘千園共享之城’品牌形象初具雛形。”東莞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走進城區,平坦的道路延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走進圩鎮,邊角花園小巧精致,農貿市場等公共場所環境衛生可圈可點;走進農村,河道清澈寬闊,道路干凈整潔,房屋錯落有致,外立面品質風貌不斷提升……
近日,中國商報記者實地走訪了東莞市南城街道石鼓社區、萬江街道滘聯社區、橫瀝鎮隔坑村,以及東坑鎮丁彭黃片區等示范典型,見證了東莞市鎮村發生的變化。
2022年被評為“示范社區”,已成為熱門打卡地,位于南城街道的石鼓社區可謂是“顏值”與“內涵”并存的“老網紅”。
走進石鼓社區,石鼓公園綠植環繞、景色秀美。“石鼓公園的前身只是一片開放綠地,什么都沒有,考慮到社區居民的生活需要,石鼓社區在東莞市城管局南城分局的指導下,對這片開放綠地進行改造升級,設計種植了各種綠植,建設了很多基礎設施和健身器材,還有兒童娛樂設施。”東莞市城管局南城分局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
據介紹,目前,石鼓社區公園面積超2.5萬平方米,公園綠化面積占比為82%,有桂花、樟樹、大葉榕、小葉欖仁、秋楓、桃花芯、紫薇、黃花梨等20多種樹種,與灌木叢一起打造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公園景觀。
在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名單中,橫瀝鎮隔坑村榜上有名。
除房屋外立面改造提升、城鄉停車秩序整治、村前碧塘風貌帶整治等工作外,隔坑村還建立了“益企啡吧”實踐基地,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活動,引導社會力量積極開展“潔凈城市”“行走橫瀝”等專項行動,加快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累計舉辦人居環境提升活動20多場次,完成農村人居環境微實事50多項。
記者了解到,為推進圩鎮風貌帶建設、助力城鎮品質提檔升級,橫瀝城管分局以東引運河、寒溪河、仁和水作為重點水系,打造“三河六岸”景觀風貌帶,開展河道堤岸工程、景觀綠化工程和碧道建設等,并在東引河沿岸種植500棵大葉紫薇、500棵鳳凰木。同時,以“匠心精神”和“繡花功夫”開展“一村一品”亮點工程,成功打造了各具特色的鄉村文化品牌。
在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方面,“百千萬工程”亦筆墨濃重。在發展優勢產業,壯大縣域經濟方面,橫瀝鎮的表現同樣不俗。目前,橫瀝鎮模具產業以五金模具、塑膠模具、汽車模具為主。2023年,該鎮有規模以上模具企業145家,產值151.46億元,占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28.4%。2023年前三季度,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4.09億元,同比增長2.9%,增速在全市排名第八。
此外,被納入首批省市“百千萬工程”典型村的東坑鎮丁彭黃片區、長安鎮新民社區,借力環境品質提升,走上了一條生態和經濟效益同步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其中,東坑鎮丁彭黃片區以此為契機,圍繞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著力實現產業味、人情味、舊村味“三味協調”,培育成有人氣、有煙火氣的鄉村韻味“桃花源”;長安鎮作為東莞市經濟發展“排頭兵”、制造業發展重鎮,依托現狀山水資源,鞏固茅洲河流域治理成效,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而新民社區便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該社區借著環境蝶變,塑造宜居宜業城鄉空間,大大提升了市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東坑鎮丁彭黃風貌帶改造后煥然一新。(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百千萬工程”的“新年計劃”
作為廣東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百千萬工程”是一項長期工程。2023年,廣東第一批“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培育工作有序推進。
2023年,廣東省財政新增35億元資金支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培育工作,目前第一批“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培育資金14億元已下達各市縣,將提升典型鎮的發展水平,支持推動廣東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第二批激勵性獎補資金21億元將根據各典型鎮初始分配的剩余額度,結合典型鎮培育評價情況和資金使用績效情況清算下達。
據廣東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一批次典型鎮培育資金通過資源要素集中投入,推動圩鎮完成國土空間規劃以及建設規劃編制,推動集中連片開展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公廁建設管理和“六亂”整治等工作,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全方位提升典型鎮的發展水平,推動打造圩鎮省級示范樣板。
步入2024年,“百千萬工程”的典型培育仍然是廣東省省內各地的工作重點。2024年對于東莞市“百千萬工程”的主要踐行者——東莞市城管局來說,也是在既有成績的基礎上繼續出發的新起點。
談及2024年的工作,東莞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強化“百千萬工程”典型培育,推進人居環境品質邁上新臺階。堅持將“百千萬工程”作為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品質的有效路徑,加快補齊鎮容村貌短板,打造“宜居韌性之城”。
據悉,東莞市城管局將以“七個一”(一個美麗鄉鎮通道、一條美麗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樣板、一處美麗圩鎮客廳、一個干凈整潔農貿市場、一條美麗河道、一個綠美生態小公園)為小切口,推進村容村貌提升。抓好生活垃圾、“六亂”( 亂扔吐、亂堆放、亂擺賣、亂拉掛、亂貼畫、亂搭建等嚴重影響城鎮秩序、容貌和環境衛生的違法行為)整治兩項攻堅任務,建立典型鎮、典型村人居環境品質提升掛點服務制度,形成局機關干部指導、監督、落實的長效機制。
“我們還將按照《東莞市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指引》,因地制宜構建以點為基、串點成線、連線成片、聚片成面的城鄉風貌帶,打造集觀賞、游玩、休閑于一體的精品線路,全面提升鎮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指導各鎮村重點打造一批美麗圩鎮入口通道、示范主街、房屋外立面提升樣板、美麗圩鎮會客廳、干凈整潔農貿市場、美麗河道、綠美生態小公園,以點帶面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持續開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東莞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